腹部手术后的功能锻炼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医学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腹部手术也开展甚多,而对于腹部手术的护理中,功能锻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腹部术后多数患者常因术区疼痛、长时间输液、引流管多等原因不愿下床活动而引发各种术后并发症,如肠粘连,肠梗阻,肺部感染等。为了减轻病人的不适感以及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正确的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就显得极为重要。
优点
▼▼▼▼▼▼▼▼▼▼▼▼▼▼▼▼▼▼▼▼▼▼▼▼▼▼▼▼▼▼▼▼▼▼▼▼▼▼▼▼▼▼▼▼▼▼▼
1、预防并发症,如:肌肉萎缩、肺炎等。
2、增强机体抵抗力。
3、改善心肺功能,增进食欲,恢复体力,有助于休息及睡眠。
4、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
5、增加人际交往,改善心情,有利于康复。
▼▼▼▼▼▼▼▼▼▼▼▼▼▼▼▼▼▼▼▼▼▼▼▼▼▼▼▼▼▼▼▼▼▼▼▼▼▼▼▼▼▼▼▼▼▼▼
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
1、深呼吸:病人仰卧位,膝下垫枕,使腹肌松弛以利呼吸,采用深而慢的动作呼吸, 必要时可在胸或腹部加压训练。术后第一日起50次左右,以后逐日增加50次。
2、有效咳嗽:深呼吸训练时配合做咳嗽训练,即在排痰前,先轻轻咳嗽几次,使痰液松动,再指导病人作深而慢的吸气后,稍憋气,此时声带关闭,膈肌抬高,增加胸内压,然后放松喉咙,张口尽快将气喷出,连续2~3次。为了减轻术后咳嗽时引起的伤口疼痛和减少伤口张力,可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双手在咳嗽时按压伤口边缘以保护切口。
展开全文
目的:有利于清除沉积于肺部的分泌物,使痰液及时排出,防止肺部感染。
3、抬臀活动:臀部从床上抬起约10cm,坚持数秒,缓慢放下臀部。第一次做50次左右,分2~3次完成,第二日增至100次,以后逐日增加次数,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宜。
目的:促进胃肠蠕动,防止肠道粘连,促进肛门排气。
4、双下肢运动:病人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s,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s,然后放松,再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360°绕环,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最后再做屈膝运动。最佳每小时练习5min,一天练至5~8次。术后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目的: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5、腹部按摩:以脐周为中心,避开切口,顺时针按摩腹部,同时沿切口两侧自上而下按摩,每次10min。
目的:促进肠蠕动,促进肛门排气,减少恶心呕吐及腹胀感。
6、翻身、叩背:先将患者移至床的一侧,然后协助翻身,摆舒适体位,将手空心握拳,
适度拍打患者背部,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反复进行5~10min,嘱患者叩背时咳嗽。
目的:有利于清理呼吸道,防止肺部感染和褥疮。
7、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50°,床尾抬高20°~30°。
目的:利于炎症局限,减轻切口疼痛,利于呼吸。
▼▼▼▼▼▼▼▼▼▼▼▼▼▼▼▼▼▼▼▼▼▼▼▼▼▼▼▼▼▼▼▼▼▼▼▼▼▼▼▼▼▼▼▼▼▼▼
作者简介
丁加立,本科,护士,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余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