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特拉维夫

特拉维夫-雅法,通常简称为特拉维夫,矗立于以色列地中海沿岸,是一座对比鲜明的城市,古老的石头建筑与现代的钢铁建筑静静地共存。该定居点由犹太先驱于1909年以阿胡扎特·巴伊特(Ahuzat Bayit)之名建立,起源于奥斯曼帝国时期雅法港边界的沙丘。不到一年,它就采用了特拉维夫这个名字,意为“春天的诉说”,这个名字借用自纳胡姆·索科洛夫(Nahum Sokolow)对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小说《新大陆》(Altneuland)的希伯来语译本。1934年,特拉维夫脱离雅法市;1950年,它正式以特拉维夫-雅法(Tel Aviv-Yafo)的名称重新统一,既反映了它的现代核心,也反映了它千年的悠久历史。
特拉维夫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北纬32°05′、东经34°48′,占地约52平方公里的平坦沿海平原。其西部与地中海接壤,顶部是悬崖峭壁和缓坡沙地,而内陆的雅孔河则勾勒出一片翠绿的边界。尽管其土壤仍然以沙质为主,且肥力较低,但城市规划师的干预措施——从帕特里克·格迪斯的花园城市蓝图到最近将一座废弃发电站改造成甘哈哈什马尔公园——已将绿地融入城市肌理。如今,公园占据了该市近五分之一的面积:仅雅孔河公园每年就接待约1600万游客,而每年“地球一小时”的灯火管制更彰显了特拉维夫作为以色列最绿色城市的自豪感。
特拉维夫人口在20世纪60年代初达到约39万的峰值,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下降至约31.7万,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恢复增长。截至2025年,特拉维夫将拥有近50万居民,根据目前的城市规划,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至60万。来自不同种族的犹太人——阿什肯纳兹人、塞法迪犹太人、米兹拉希犹太人、埃塞俄比亚犹太人、中亚犹太人和其他族裔——占居民总数的90%以上,其余人口由阿拉伯穆斯林、基督徒、德鲁兹人和其他非裔群体构成。希伯来语占据主导地位,但俄语、阿拉伯语、英语以及各种非洲和亚洲语言也活跃在街头。大量外国工人和难民主要居住在南部,为社区注入了多层次的社会结构。
社会经济指标将特拉维夫划分为南北两区。北部地区,例如拉马特阿维夫和阿菲卡,拥有高档住宅、特拉维夫大学校园以及绿树成荫的雅孔公园。相比之下,南部地区则带有连续移民和中等收入的印记,不过像内夫泽德克(该市第一个犹太郊区,建于1887年)这样的地区经过了精心修复,如今在声望上可与北部媲美。特拉维夫市中心的金融和商业集中在阿亚隆高速公路沿线,阿兹列里中心的三座高楼雄踞以色列中东人均经济第二大经济体之首。
的确,特拉维夫位居世界首屈一指的创新引擎之列。这座Beta+级的全球化城市在2022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位列第53位,是以色列高科技走廊“硅谷”的支柱。1972年启用的基尔亚特阿蒂迪姆区播下了早期的种子;到2010年代,初创企业数量飙升至700多家,使特拉维夫成为全球第四大初创企业生态系统。外国大使馆林立于特拉维夫街头,每年吸引超过250万国际游客,他们被海滩、夜生活以及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所吸引。
特拉维夫拥有众多博物馆和文化场所,见证着一个世纪以来艺术的蓬勃发展。其白城区自2003年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汇集了五千多座国际风格和包豪斯建筑,这些建筑是20世纪30年代逃离纳粹统治的欧洲移民建筑师的集体成果。除了尼夫泽德克大道和罗斯柴尔德大道林荫大道之外,还有众多地标建筑,从以色列土地博物馆、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到帕尔马赫和巴特伊豪瑟夫军事历史机构。苏珊娜德拉尔中心、海查尔哈塔布特剧院和特拉维夫表演艺术中心的舞蹈和音乐蓬勃发展,每个中心都上演着歌剧、爱乐音乐会和现代舞。
雅法依然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一座由石头小巷组成的迷宫,阿拉伯和犹太的历史在此交汇。它古老的港口,遍布考古遗迹,拥有众多画廊、咖啡馆,以及一年一度的特拉维夫开放日,届时私人住宅和隐秘的庭院将向公众开放。雅法的修复,以及弗洛伦丁的波西米亚小巷,孕育了人们对色彩缤纷的街头艺术、芬芳的市集和深夜狂欢的热爱,也巩固了特拉维夫“不眠之城”的美名。
在建筑领域,特拉维夫从未停止重新定义其天际线。建于1965年的沙洛姆梅尔塔是以色列的第一座摩天大楼,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被层出不穷的高层建筑所取代。2010年的一项总体规划限制了沿海地区其他高楼的建设,以保护视线,同时将新的办公楼和酒店大楼引导至伊本·加比罗尔街以东。斯德·多夫机场的关闭为豪华高层建筑腾出了海滨土地,尽管特拉维夫新轻轨和即将建成的地铁网络有望重塑交通和城市密度。
这里气候典型地中海式:夏季长达五个月,从六月持续到十月,秋季和春季热浪来袭,气温可能超过35°C。冬季温和多雨,一月平均最高气温接近18°C,最低气温在10°C左右;霜雪几乎闻所未闻。年降水量约为528毫米,集中在十月至四月之间。
特拉维夫的美食生活体现了其国际化的基因。本地美食与国际化元素交相辉映:法拉费与百余家寿司店比邻而立,淋上椰枣糖浆和开心果的哈尔瓦冰淇淋则体现了黎凡特的传统。咖啡馆、市场和餐厅遍布每个街区,满足着世俗和宗教人士的不同需求。
交通要道从城市核心向外辐射。阿亚隆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连接通往海法和耶路撒冷的国家干线。公交车、共享出租车(sherut)和五个火车站每月客流量超过百万,但安息日和节日期间火车服务暂停。2023年8月,轻轨首条红线正式投入运营,紫线和绿线正在建设中,完整的地铁系统预计将于2030年代初开通。
宗教与世俗的影响在正式机构和日常实践中共存。五百多座活跃的犹太教堂,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犹太会堂到新兴的世俗犹太研究中心,应有尽有。数十座教堂为外交官和移民群体提供服务,而特拉维夫市政府则设有一个LGBT社区中心,为约二十万参与者的骄傲游行提供支持,使特拉维夫成为全球包容和城市活力的象征。
从雅法沙丘上的一个小庄园,到如今以色列经济和文化先锋的地位,特拉维夫-雅法这座城市始终在不断转型。它层层叠叠的街区、充满活力的艺术氛围以及标志性的海滩,描绘着这片历史与现代交汇之地的故事,见证着人、地域和目标之间永恒的互动。